English
教职工
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车辆与运载学院第248期学术沙龙——胡浩然博士谈车用动力总成最高系统效率

2020年6月11日,车辆与运载学院第248期学术沙龙在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301会议成功召开,本次会议邀请的嘉宾是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技术官胡浩然博士,讲座吸引了校内外180余名师生参加。

胡博士首先回顾了压燃式发动机的发明历史以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接着胡博士介绍了自己在MIT时,通过实验测量爆震极限,建立了Hu-Keck模型,用于模拟发动机HCCI燃烧过程。接着胡博士跟大家分享了混动车辆应该关注的重点技术问题及技术领域。胡博士认为混动车辆要关注特定运行工况,回收刹车制动能量。他曾与团队一起开发了油电混合动力系统,针对制动能量进行回收设计,并在2008年向北京公交集团交付了680辆混动公交车。

为进一步提高动力总成效率,胡博士提出了采用燃料电池系统,并简要介绍了燃料电池系统的构型与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其燃料多元,效率更高。但存在启动难度大,车辆成本高等缺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应用关键不在电池本身,在氢气的制备储运。在技术层面,胡博士提出降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反应温度是其应用的关键,氧化铈在小于650℃的条件下,与传统氧化锆电解质相比,具有更高的电导率。金属支撑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冷启动到满功率发点只要15分钟,可作为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动力源。

接着,胡老师介绍了金属支撑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系统效率测试的结果。并介绍了新一代超薄电解质制备技术,进一步提高了金属支撑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效率。并将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与其他动力装置进行了比较。

胡浩然.jpg

胡浩然博士做主题报告


在讨论提问环节,有参与的老师同学提出了关于氧化铈的发展现状、前景以及何时能够真正产业化等问题,胡老师提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经历了18年才逐渐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还需要较长的路要走。燃料电池技术上,我们国家很有机会也很有优势,但是也要强调合作,燃料电池是一个产业链的事情,不是单一技术难点突破的问题,需要学校与企业以及其他研发机构一同努力,共同协作。有老师提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效率高的根本原因在哪儿,胡老师回答,氢气在600度的理论效率是83%,而同温度下CH4的效率达到90%,这是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提问老师继续提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程应用的难点在哪儿,胡博士回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产业链相较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还不够成熟等因素。讨论环节持续近半个小时,讨论过程积极且热烈。